長江商報消息 ●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
全球風云變幻,中國企業如何應對?央企中國交建(601800.SH)正在奔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上。
11月22日、23日,二級市場上的中國交建,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。這,既有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因素,也與公司自身的基本面有關。
今年前三季度,中國交建的研發投入為171.68億元,同比增加約16億元。2018年以來,公司研發投入累計約為830億元。公司表示,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,向“科技型”世界一流企業邁進。
中國交建具有穩定的盈利能力。今年前三季度,公司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(簡稱凈利潤)為158.15億元,同比繼續增長。2011年以來,公司年度凈利潤均超百億。
未來,中國交建或能保持持續盈利能力。今年前九個月,公司新簽合同額超過萬億,較去年同期繼續增長。
盈利能力穩定年均凈利168億
中國交建有著穩定的盈利能力,且在不斷提升。
今年前三季度,中國交建實現營業收入5419.79億元,同比增長4.99%,對應的凈利潤為158.15億元,同比增長5.68%。
今年以來,全球經濟增速放緩、通貨膨脹、地區沖突、貿易環境復雜等,諸多不利因素,給企業的經營帶來較大挑戰。中國交建在全球展業,其面臨的壓力也可以想見。盡管如此,中國交建還是交出了穩健的經營業績。不僅如此,未來,公司或能繼續穩健增長,在手訂單可以說明。
據披露,今年前九個月,中國交建新簽合同額為1.03萬億元,同比增長 2.53%,完成年度目標的 73%(按照在 2021 年新簽合同額 12,679.12 億元的基礎上增長 11.8%測算)。其中,基建建設業務、基建設計業務、疏浚業務和其他業務分別為 9033.40億元、402.81 億元、786.09 億元和 99.31 億元。各業務來自于境外地區的新簽合同額為 1478.81 億元,同比增長 17.31%,約占公司新簽合同額的 14%。
此外,新簽基礎設施等投資類項目總投資概算為 2370.42億元。
在三季報中,中國交建未披露在執行未完成合同情況。今年半年報顯示,上半年,公司新簽合同額為 8019.00 億元,同比增長 17.04%。截至6月底,公司在執行未完成合同金額約為3.23萬億元。
在手訂單3.23萬億元,2021年,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6856.39億元。數據表明,在手訂單需要4.7年消化吸收,這也說明,未來的經營業績可趨。
過去,中國交建也表現出穩定盈利能力。2012年3月,中國交建登陸A股市場。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,公司實現的年度凈利潤均超過百億。其中,2017年、2019年的年度凈利潤均突破200億元。2020年、2021年,在疫情影響下,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62.06億元、179.93億元,雖然有所波動,但仍然較為穩健。
算上今年前三季度,2012年上市以來,10年零九個月,中國交建實現的凈利潤累計數為1807.99億元。據此算來,公司年均盈利數約為168億元。
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,中國交建堅持了年年派發紅利的傳統,累計派發紅利326.51億元,總體上,分紅率在20%左右。
近年來,中國交建的資產負債率穩定在75%以下,今年9月底為73.21%。
三大業務均具領先優勢
復雜多變的經營業績環境下,中國交建能夠保持穩定的盈利能力,與其領先優勢直接相關,更與其順勢進取,持續保持領先優勢相關。
中國交建是一家交通基建企業,業務圍繞“大交通”、“大城市”展開。公司 核心業務領域分別為基建建設、基建設計和疏浚業務三大板塊,范圍主要包括國內及全球港口、航道、吹填造地、流域治理、道路與橋梁、鐵路等相關項目的投資、設計、建設、運營與管理。
在財報中,中國交建稱,其主營業務領域優勢突出。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、公路與橋梁的設計與建設公司、世界規模最大的疏浚公司。港口設計及建設方面,公司承攬了國內絕大多數沿海大中型港口碼頭的設計與建造,并參與境外大量大型港口的設計與建造。在國內,公司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。道路與橋梁設計及建設方面,公司實現了從單一產業鏈到全產業鏈、從國內到國外、從公路到大土木行業的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、全過程一體化服務產業格局。
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疏浚企業,中國交建在中國沿海疏浚市場有絕對影響力。公司稱,其擁有目前中國最大、最先進的疏浚工程船舶團隊,耙吸挖泥船及絞吸船的規模居全球前列。
中國交建正在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業邁進。公司表示,其成立了科技創新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導小組,大力推進“卡脖子”技術攻關。公司組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公司高端科技智庫,作為公司的外腦、智囊團和思想庫,搭建對外高端引智與合作平臺。
公司的技術表現為,復雜自然條件下公路筑養、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、大跨徑橋梁、長大山嶺隧道、水下隧道等技術取得重大突破,躋身國際領先行列。超大直徑隧道盾構機制造的關鍵技術,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,實現了整機國產化和產業化,達到了與歐美一流企業同臺競技的水平。BIM、北斗衛星、高分遙感等應用技術發展較快,居國內行業領先地位。
中國交建稱,將準確把握相關領域全球科技前沿和跨界技術動向,緊密結合科技發展趨勢,聚焦價值創造,注重創新鏈與產業鏈相互協同,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盡快緩解“卡脖子”技術問題。
為此,中國交建的研發創新投入不斷增加。2011年,上市第一年,公司的研發投入為23.10億元,2012年至2014年分別為23.37億元、33.91億元、33.28億元,2015年、2016年分別為72.73億元、79.07億元,2017年為86.14億元。2018年至2021年,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01.76億元、126.47億元、201.55億元、228.21億元,持續增長。今年前三季度,公司研發投入為171.68億元。2018年至今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合計約為830億元,年均研發投入約為174億元。
責編:ZB